心学创始人王阳明强调心外无物,心是万物的主宰。
如果内心不安,人生往往寸步难行,容易陷入泥沼。唯有破除心贼,一个人才能真正获得内心的安宁。
他提出“坐中静,破焦虑之贼;事上练,破慌乱之贼;舍中得,破欲望之贼。”三贼能破,万事可成。
坐中静,破焦虑之贼
坐中静,是明心的过程。
人心如水,有所波动,就很难正确映照万物,看清万物。
若被焦虑、恐惧左右,人往往会对局面失去判断,做事也难以用尽全力。
一个人只有做到自我厘清,清晰初心,才能在纷繁易变的世界里,内生动力,稳定内核,迎难而无惧。
《大学》中有言:“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遇事当静心沉潜,放下功利心态,才能克服焦虑,生出智慧,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事上练,破慌乱之贼
王阳明讲“人须在事上磨,做功夫,乃有益,遇事便乱,终无长进。”
处事不骄不躁,耐得住性子,集中精力在每一件事情上死磕,才能真正磨炼出自己的本事。
民间讲,饭未煮熟,不能妄自一开;蛋未孵成,不能妄自一啄。
煮饭、育雏,都要经过一番耐心等待,才能得到一个好的结果。
在大事小事上刻意磨练自己心性的人,内心越是平静,越是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出冷静的判断与正确的选择。
常从事上练,破犹豫执迷,方能得随遇心。
舍中得,破欲望之贼
王阳明曾说:“人人皆可为圣。”
只是有些人内心欲望太多,遮蔽了良知,以至于走了歪路、邪路。
大多时候,人无所舍,便无所得。若被欲望所左右,只会变得贪婪和不满足。
庄子讲:“钱财不积则贪者忧,权势不尤则夸者悲。”
追求钱财的人,总觉得钱财积累得不够多,满足不了贪欲而感到忧愁;追求地位的人,总觉得职位坐得还不够高,无法对人夸口而暗自悲伤。
只有突破欲望牵引,掌控自己的心智,坦然面对得失取舍,不因功名生贪欲,不因利益生贪求,才能真正获得内心的自由和平静。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修行贵在修心。世事总无常,把这颗心安顿好,人生无往不利,万事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