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桌上酒局里,不免遇到这样一种情形:有人一喝就脸红,朋友劝酒的时候便说“喝酒脸红的人不易醉”,而那些脸越喝越白的人,朋友劝酒的方式则是“就跟没喝一样”,结果便把人醉得一塌糊涂。那么为什么有的人喝酒脸易变红而有的易变白呢?到底哪一种人酒量大些呢?
关于两者酒量的较量,我们根据日常生活经验便可得知:一喝就脸红的人,酒量虽然不大,但恢复快,睡上15-30分钟就精神抖擞;脸白的人往往喝酒比较厉害,却容易被灌得烂醉,需要一两天才能恢复。
据一项调查研究表明,脸红型的人,如果贪杯,他们得食道癌的机率要比其他人高出12倍左右。脸白型的人暴饮易患肝癌,急性酒精中毒事件发生的几率也要大很多。这是为什么呢?
脸红的原因是什么呢?
很多人以为喝酒脸红是酒精导致的,其实不然,是乙醛引起的。乙醛具有让毛细血管扩张的功能,而脸部毛细血管的扩张才是脸红的原因。所以喝酒脸红的人意味着能迅速将乙醇转化成乙醛,也就是说有他们有高效的乙醇脱氢酶。不过我们不能忘了还有一种酶——乙醛脱氢酶。
喝酒脸红的人是只有前一个酶没有后一个酶,所以体内迅速累积乙醛而迟迟不能代谢,因此会长时间涨红了脸。不过大家都有经验,当1-2个小时后红色就会渐渐腿去,这是靠肝脏里的P450慢慢将乙醛转化成乙酸,然后进入TCA循环而被代谢。
“白脸”更能喝吗?
喝酒比较厉害的人,往往越喝脸越白,到达一个界值突然烂醉如泥。那是因为脸白型的人没有高活性的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主要靠肝脏里的P450慢慢氧化。
那么,这样的人为什么会给人很能喝酒的感觉呢?因为他们靠体液来稀释酒精,个头越大感觉越能喝酒。在正常情况下,酒精浓度要超过0.1%他们才会昏迷,对大多数南方人来说是半斤白酒,而北方人由于体型大,可以喝到8两到一斤白酒。但不管什么人,如果他是脸越喝越白型的,最好不要超过半斤,不然有急性酒精中毒的可能性。
如果一个人既有高活性的乙醇脱氢酶又有高活性的乙醛脱氢酶会怎样呢?他就是传说中的酒篓子。如何判断他是不是酒篓子?看是不是大量出汗——如果两个酶都高活性,酒精迅速变成乙酸进入TCA循环而发热,便会大量发热而出汗。碰到这样的人你只能自认倒霉,就是十个八个正常人也斗不过他。好在这样的人不多,大概10万分之一左右吧。
哪种更伤肝?
有一点要提醒大家,喝酒脸红的人其实不容易伤肝脏,而喝酒脸白的人特别容易伤肝脏。红脸的人大家一般少劝酒,因此喝得少,酒后发困,睡上15-30分钟就又精神抖擞了。而白脸的则往往不知自己的底线,在高度兴奋中饮酒过量,直到烂醉。他们体内的酒精由于没有高活性的酶处理而发生堆积,导致肝脏受损。酒精性肝损伤一般只发生在这些人身上。
我们可以对比一下:脸红者缺少乙醛脱氢酶、酒精代谢受阻,如果贪杯,他们得食道癌的机率要比其他人高出12倍左右; 脸白者缺少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主要靠体液稀释解酒饮酒量,暴饮易患肝癌,急性酒精中毒事件发生的几率也要大很多。
专家提醒大家,为了自身健康请不要过量饮酒。如果实在因应酬等需要大喝,可以配备一些解酒食品,通常解酒食品可以有效促进人体内乙醛脱氢酶的分泌,主动分解酒精产生的有毒物质乙醛。比如天然解酒食品柿子叶、芦荟等具有解酒与恢复体力功效的物质,在饮酒时配合服用,能有效的保护身体。